认知之障

认知之障,
有些经历过有些还在经历,
人生是一场修行,
这些阶梯都是需要修行破解的迷障。
在样本量很少的情况下,持续出现了某一类现象,就尝试归纳总结,认为有某种因果联系/关系,或规律或经验,并以此来进行判断和决策,很容易就会翻车。无论是背影杀手,还是阶段性赌运,或所谓技术,都存在一个认知偏差,就是聚类错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天性地会对发生的事物/任务/人物等进行区分归类,简单的区分容易导致翻车,如何避免?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出生到死亡,都处于各式各样的群体/组织中,有着各种社会关系和身份。从最小单元的家庭,到宗族,到亲戚,到同乡,同学,同事,朋友,战友,钓友,车友等等。相对于群体外而言,我们也总体倾向于支持群体内的行为和认知,都爱“胶己人”(自己人),这就是群体内偏袒/内群体偏见。
知道这本书已经很久,但一直没有抽时间去看。
通过文章了解它的中心思想:贫穷的本质原因是贫民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创造性或在未来能带来更多回报的事情,比如阅读学习,比如锻炼身体等等。
看过一个香港富豪去体验贫民生活的纪录片,体现了《贫穷的本质》结论,富豪为了下一餐饭,为了睡一个安稳觉,已经很拼命了,根本就无法抽时间来学习,他说这样的生活令人感到绝望。
几次创业失败,立业成家的思想转变,可喜的是有进步,可叹的是时间流逝。人都有弱点或说认知盲点/偏差盲点,虽有前辈或好友提醒,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会、备受打击、痛苦反思之后才能发现盲点。相比于唐太宗的“以人为镜”认知/能力差太远,只是提醒就能认识到错误。如何避免?如何改善认知偏差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