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观察
能担百斤重就干百斤活
父亲是个地道农民,称不上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和人合伙创过业失败了,后来也是专业菌类种植户。在我职业早期,一直有创业想法,试错一次之后被父亲提点“能担百斤重就干百斤活”“不要瞎折腾,安稳上班多好”。
在经历过多次失败,认清更多现实之后,部分认可了父亲的说法。父亲认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该有非分之想,不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比如创业。创业成功或者说能持续地做生意是件概率极低的事,除了要自身能力,要对市场/客户/竞争有清醒认知,还需要资源,以及时机把握等等等。成功路上需要各种要素配合,有点有线面,能力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点。
成家立业还是立业成家
个人属于晚结婚典型,同学里都有小孩上高中的,自己娃才幼儿园毕业。在没结婚前,一直认为“男人应先立业再成家”;除了家境及感情因素外,受第一份工作影响,一直有当老板去折腾的想法。
差不多十年前,在经过近两周思考,厘清人生使命,阶段性人生目标后,发现“再不结婚,娃大学毕业自己还没退休”,认清成家的前提并不完全是“有钱有房”,才开始接受相亲,并给自己下了“父亲退休前得抱上孙”的短期目标;目前来看算是阶段性实现了。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偏差盲点
几次创业失败,立业成家的思想转变,可喜的是有进步,可叹的是时间流逝。人都有弱点或说认知盲点/偏差盲点,虽有前辈或好友提醒,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会、备受打击、痛苦反思之后才能发现盲点。相比于唐太宗的“以人为镜”认知/能力差太远,只是提醒就能认识到错误。如何避免?如何改善认知偏差盲点?来看看 AI 的方案。
AI 方案
Prompt问题:
假定您是著名心理学教授,给职场新人和投资者讲述偏差盲点,请说明偏差盲点的概念定义,为什么会产生偏差盲点,在职场和投资中如何避免偏差盲点?最后推荐下相关书籍和视频!
ChatGPT3.5 回复:
偏差盲点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或做出决策时,由于自身经验、文化背景、认知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系统性错误或偏差。这些偏差可以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解释,进而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偏差盲点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大脑的认知局限性和信息处理机制的缺陷。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会倾向于使用简化的思维模式来处理信息,这可能导致忽略重要的细节和因素。此外,人们的情感和态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导致偏见和盲点。
在职场中,偏差盲点可能导致对员工表现的评估不公正,决策不够理性,导致组织效率低下和员工不满。在投资中,偏差盲点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损失巨大的投资损失。
为了避免偏差盲点,在职场中,人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团队来避免同质性思维,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避免快速决策和先入为主的判断。在投资中,人们可以采用谨慎的投资策略,避免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相关书籍和视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偏差盲点:
-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 《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 《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作者:理查德·格里格斯和菲利普·津巴多
- TED演讲:丹·阿里尔:如何克服自己的偏见
ChatGPT4.0 回复:
偏差盲点的概念定义
偏差盲点(Bias Blind Spot)是指人们很容易发现他人的认知偏差,但很难认识到自己的偏差。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擅长识别自己在决策和评估信息时的非理性行为。
偏差盲点产生的原因
偏差盲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自我服务偏差:人们倾向于过分强调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缺点。这种自我服务偏差导致我们在评估自己的决策时很难保持客观。
- 集体主义:人类天生喜欢归属于某个群体。这种集体主义倾向使我们容易陷入群体思维,从而忽视自己的偏差。
- 确认偏差:人们倾向于寻找和关注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视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这导致我们容易产生偏差盲点。
在职场和投资中避免偏差盲点的方法
- 增强自我觉察:定期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偏差,以提高决策质量。
- 倾听不同意见:在决策时,积极征求不同意见,特别是那些与自己观点相悖的意见,以减少确认偏差对决策的影响。
- 保持谦逊:认识到自己并不总是正确的,对自己的观点保持怀疑,以避免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
- 训练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心理学、逻辑学等知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纠正偏差。
相关书籍和视频推荐
书籍:
-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经典之作,深入探讨了人类思维的双重过程及其认知偏差。
- 《预测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Forecasting):菲利普·特洛克(Philip Tetlock)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预测与决策中的心理偏差及其纠正方法。
视频:
- TED Talk:《我们如何为自己的无知辩护》:凯瑟琳·舒尔茨(Kathryn Schulz)从认知偏差的角度探讨了人类为何害怕犯错,以及如何改变这种心理。
- Crash Course:《心理学:认知偏差》:这是一个关于心理学认知偏差的简短介绍,涵盖了许多常见的偏差类型及其影响。
New Bing 回复:
偏差盲点是指人们在决策时,由于自身的认知偏差而产生的错误判断。在职场和投资中,偏差盲点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投资,从而影响个人和公司的利益。为了避免偏差盲点,我们需要了解偏差盲点的概念定义和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偏差盲点。
在职场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听取不同意见、避免过度自信等方式来避免偏差盲点;在投资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散投资、避免跟风、避免过度自信等方式来避免偏差盲点。
以下是一些相关书籍和视频:
-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类思维的两种模式,以及这两种模式对于决策的影响。
- 《金融大鳄》(The Big Short):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危机的电影,讲述了几位投资者如何发现并利用市场上的偏差盲点赚取了大量财富。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您!
通义千问回答:
偏差盲点是指人们在决策和行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经验、背景、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准确认识和分析相关信息,从而导致判断和决策出现偏差的现象。
产生偏差盲点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个人认知局限、情境影响、信息不对称等。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期望值带入到对信息的分析中,而忽略了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判断出现偏差。此外,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由于时间、精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的情况。
在职场和投资中,如何避免偏差盲点呢?首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的信息,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避免单一思维模式的局限。其次,要学会识别自己的偏差盲点,并及时调整决策和行动,以避免错误的发生。最后,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
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
- 《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特尔)
- 《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 《决策与判断》(作者:斯科特·普劳斯)
- 《经验的智慧》(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
- 《投资心理学》(作者:彼得·林奇)
Google Bard 回答:
各位晚上好。 我是教授[你的名字],今天我来这里是为了和你谈谈偏见盲点。
偏见盲点是一种认知偏见,它导致人们对自己的偏见的认识少于对他人偏见的认识。 这意味着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客观、更公正。
出现偏差盲点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我们的大脑能够看到模式并快速做出决定。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它也会导致我们根据种族、性别、年龄或其他因素对人们做出假设。
其次,我们倾向于周围都是与我们有共同信仰和价值观的人。这可能会产生一个回声室,让我们的偏见得到加强。
最后,我们常常缺乏自我意识来认识自己的偏见。我们可能意识到其他人的偏见,但我们不太可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偏见。
偏见盲点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工作场所,它们可能导致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在投资中,它们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和财务损失。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偏见盲点呢?
以下是一些提示:
注意自己的偏见: 这是克服它们的第一步,有许多资源可以帮助您完成此任务,包括书籍、文章和在线测验。
挑战你的假设: 当你做出决定时,退一步问问自己是否对所涉及的人做出了任何假设,您的决定是否基于刻板印象或先入为主的观念?
从他人那里获取反馈: 请值得信赖的朋友、同事或导师就你的决策过程提供反馈。他们也许能够指出您没有意识到的偏见。
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 你对不同文化、观点和经历了解得越多,你就越不可能产生偏见。
以下是我推荐的几本书和视频:
- 马扎林·巴纳吉和安东尼·格林沃尔德的《偏见盲点》
- 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 《内隐联想测试》
- 奇普·希思和丹·希思的《偏见的力量》
希望这有用,感谢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