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现象
车牌带Z
印象中,听说因2和Z相似缘故,车牌一般不带Z。前几日,在上班途中堵车时突然发现前车的车牌带Z;过一会儿,居然发现前面同时排列堵车的车牌都带Z。是不是因为现在图像识别分辨率提高了,2和Z也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清晰分辨,所以字母Z也可以出现在车牌上?
孕妇很多
有个现象,当家中有孕妇的时候,家人的关注点会是其他孕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上班路上,或者商场中,或去医院孕检,会突然发现怎么那么多的孕妇。
Mi推荐
十年前一直是用网页版的cnBeta关注科技产品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开始用微信小程序,于是习惯性用cnBeta的微信小程序浏览。有一阵子关注Mi,突然发现怎么小程序的Mi的推荐那么多?才觉得不对劲,以自己对cnBeta的了解不该如此,上网页版验证了下;果然,微信小程序并不是官方的,是第三方“利用”了cnBeta的影响力开发了小程序,利用内容算法推荐达到推广转化目的。
看得越多就越相信
和之前文章《癞蛤蟆如何吃天鹅肉》提到的曝光效应类似,前面几个现象说明的是频率错觉效应,只是角度不同:曝光效应是信号发出角度,频率错觉效应是信号接收者角度。看的越多,就越容易觉得看到的世界就是真的,习以为常;也就更容易形成认知偏见,固执难改;也就难以跳出自我设限,所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想起《天道》里,丁元英对芮小丹说的鬼话”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AI的方案
Prompt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学专家/教授,请讲一个有关频率错觉的例子或者故事?然后阐明什么是频率错觉,为什么会有频率错觉?并给出如何才能避免频率错觉所带来坏处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频率错觉达到目的的方法?最后,推荐几本频率错觉相关的书籍
ChatGPT3.5的回答
一个著名的频率错觉的例子就是鲍德尔-梅因霍夫现象(Baader-Meinhof phenomenon)。它发生在我们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后,突然之间我们发现这些信息到处都是,导致我们认为它们出现的频率比以前高。例如,如果你学了一个新单词,你可能会突然在书本或在线文章中频繁看到这个词,然后就会认为这个词到处都是。
频率错觉是一种认知偏差,是我们的大脑在接触到信息后变得更加敏感,使我们感觉到这种信息的频率已经增加。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具有寻找模式和建立联系的能力,但是有时这些联系并不基于客观事实。
一个避免频率错觉所带来坏处的方法是核实我们经常遇到的信息。重要的是验证信息来源、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并根据我们知道的而不是我们假设的来做出决定。我们还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查看自己的信念和观点,并积极寻找不同的观点。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频率错觉来获得自己的好处。广告商通常使用重复技术来使他们的产品更加难忘,增加我们购买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这种技术,比如重复积极的肯定语句,频繁提醒重要任务或创建强化良好习惯的日常例程。
以下是一些与频率错觉相关的书籍,你可能会觉得有用:
- 《隐形猩猩-我们直觉欺骗我们的其他方式》The Invisible Gorilla: And Other Ways Our Intuitions Deceive Us;作者Christopher Chabris和Daniel Simons
- 《习惯的力量:生活与商业中我们为什么这样做》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作者Charles Duhigg
- 《思考,快与慢》作者Daniel Kahneman
- 《犯错了(不过不是我的错):为什么我们会为愚蠢的信仰、糟糕的决定和有害的行为辩护?》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 Why We Justify Foolish Beliefs, Bad Decisions, and Hurtful Acts 作者Carol Tavris和Elliot Aronson
这些书讨论了频率错觉和相关的认知偏差,并提供了克服这些偏差并做出更好决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