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一

实事求是见路不走有多难-谈有效性错觉

2023-07-25

几个观点

锤子钉子

《疯狂的石头》里黄渤的动不动就要抡起锤子来砸的镜头,最搞笑也最难忘记;《穷查理宝典》芒格提到的锤子思维,即因为有了锤子看啥都是钉子,使用统一的方式来解决一切问题,就如黄渤那般。

前几年新闻,高速女收费员下岗呜呼“除了收费啥都不会”,还真是“没有十年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年”。职场老油条也很容易陷入如此境地,毕竟一切工作流程轻车熟路,一切方式方法成熟定型,若非离开那个公司那个平台或者行业大变化,估计可以干到退休。

经济转型

近期经济形势似乎让人不容乐观,从青年就业率,从降薪裁员潮,从关门倒闭数,听到的,看到的,旁边亲朋好友感受到的,都在说明如此。然而,两周前的带娃旅游,却是另一番景象,飞机票不打折,高铁动车票订不到,酒店价格翻番,旅游景区人山人海,一切欣欣向荣。

个人观点,国内经济经过40年的城市化,各种项目型建设之后,经济开始进入深耕细作模式,不再是粗放式地建建建,而是需要精心服务地运营。以前生意的成功可能靠关系、靠资源、靠商务就可以搞定,现在更多地依靠核心技术、靠产品能力、品牌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运营服务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存活。

孢子效应

戏说股票交易是中学水平,期货交易是大学水平,而期权交易则是研究生水平;进入交易市场因资金少水平有限选择了期货交易,也更倾向于技术面;若干年地学习K线、波浪、指标、趋势各种理论方法方式后,经历过忽而天堂忽而地狱的心里折磨后,了解到孢子效应,即没有一种方式方法会一直有效,间接说明了期货市场“有明星无恒星”的原因。

就如武林秘籍,一旦公开不再是秘密后,招数可能会成为行业基本功,大家都在练,凭什么你是武林盟主。这个道理在电商市场也一样;之前淘宝刷单、直通车投流、返利联盟、白菜价社群等等,各种营销运营方式,大家都采用之后就失去了功效,ROI越来越低,亟待着新平台/新生态的诞生,好趁乱取胜,再演一遍。

有效性错觉

可能因为惰性或惯性,也可能因为成功经验,自诩专家自带光环,“走过的路比别人走过的桥多”“吃过的盐比别人吃过的米多”,盲目乐观:啥都不是事!时过境迁,事因时易,成熟的理论、方法论不一定就会有效,盲目乐观即有效性错觉。想起《遥远的救世主》说明的“实事求是”,《天幕红尘》说明的“见路不走”,想到做到有多难!来看看 AI 方案!

AI 方案

Prompt 问题:

假设您是心理学教授,请解释什么是有效性错觉?为什么产生有效性错觉?如何避免有效性错觉?在哪些领域有所应用?最后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

ChatGPT4.0 回答:

有效性错觉 是一种认知偏见,它发生在人们过度估计他们自己决策、判断或者能力的效能的情况下。这种偏见可能来源于个体对自我的过度自信,或者对自我能力的过度评估。

为什么产生有效性错觉?

有效性错觉的产生和人的自我认知有关,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提升偏见:人们倾向于过度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以提升自我。
  2. 反馈缺乏:当个体缺乏关于自身能力和表现的准确反馈时,他们可能会过度估计自己的有效性。
  3. 信息处理偏见:人们在处理信息时,通常会更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者降低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的重要性。

如何避免有效性错觉?

避免有效性错觉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寻求反馈:寻求他人的反馈可以提供对自身能力和表现的更准确的评估,从而避免过度估计自己的有效性。
  2. 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反思,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能力和行为,从而避免有效性错觉。
  3. 情境意识: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情境和环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的有效性。

应用领域

有效性错觉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 教育:教师可能会过度估计他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也可能过度估计他们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2. 企业管理:管理者可能会过度估计他们的领导能力或决策的正确性。
  3. 投资:投资者可能会过度估计他们的投资策略或决策的有效性。

推荐的书籍和视频

书籍:

  • “Thinking, Fast and Slow” by Daniel Kahneman
9.1
Daniel Kahneman / 2012 / Penguin
  • “Predictably Irrational” by Dan Ariely
8.5
Dan Ariely / 2008 / Harper Collins

视频:

  • Ted Talk: “Why we make bad decisions” by Dan Gilbert

  • YouTube: “The Illusion of Confidence” by Veritasium

这些资源提供了对有效性错觉以及其他相关认知偏见的深入理解和讨论。

*请注意,这些资源可能以英文为主。

Google Bard 回答:

有效性错觉(英语:illusory superiority)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力、知识或判断力产生过高的评价。这种错觉可以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并产生负面后果。

有许多原因会导致有效性错觉,包括:

  • 人们倾向于关注自己的成功,而忽视自己的失败。
  •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过度自信的估计。
  •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过于自信。
  •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过于关注,而忽视不利的信息。

有效性错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避免:

  • 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
  • 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 接受反馈。
  • 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学习新事物。

有效性错觉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

  • 金融投资
  • 商业决策
  • 医疗诊断
  • 体育比赛
  • 政治

以下是一些关于有效性错觉的书籍和视频:

  • 《错觉的力量:如何利用你的心理偏见来改善决策、说服他人和控制自己的命运》(The Power of Illusion: How Your Mind Creates Reality)
  • 《大脑的错觉:为什么我们总是出错?》(The Brain’s Illusions: Why We See What We Don’t See)
  • 《有效性错觉:为什么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The Illusory Superiority Effect: Why We Think We’re Better Than We Really Are)
  • 《有效性错觉:如何避免它,并做出更好的决策》(The Illusory Superiority Effect: How to Avoid It and Make Better Decisions)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New Bing 回答:

有效性错觉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在进行决策或评估时,基于有限信息或偏见的情况下,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做出的判断是准确和有效的。

有效性错觉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 人们倾向于寻找符合自己预期或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否定与之相反的信息,这就是确认偏见。
  • 人们倾向于根据某个情况与其他情况类似的程度进行预测,而不考虑实际发生概率,这就是代表性启发式。
  • 人们倾向于受到可用信息的影响,而不考虑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这就是可得性启发式。
  • 人们倾向于受到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而不考虑客观事实,这就是情感启发式。

要避免有效性错觉,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 保持开放和批判性思维,主动寻找和分析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证据和观点,避免盲目相信自己或他人的判断。
  • 使用简单和客观的模型或标准,根据数据和逻辑来评估和预测结果,避免过度依赖直觉和经验。
  • 收集更多和更全面的信息,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避免受到局部或片面信息的误导。
  •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在决策或评估前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受到情绪化或偏激的影响。

有效性错觉在很多领域都有所应用,例如:

  • 在金融投资领域,有效性错觉会导致投资者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预测市场走势或股票价格,而忽略市场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从而造成损失或错失机会。
  • 在医疗诊断领域,有效性错觉会导致医生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准确诊断病情或治疗效果,而忽略其他可能的因素或结果,从而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
  • 在教育评估领域,有效性错觉会导致教师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评价学生的能力或进步,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或其他影响因素,从而造成评价不公正或不准确。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有效性错觉的内容,我推荐你阅读以下书籍和视频:

  • 《思考,快与慢》:这是一本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心理学名著,其中详细介绍了有效性错觉及其相关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和实验。
  • 《风险认知》:这是一本由吉仁泽所著的风险管理专著,其中剖析了大众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指出风险认知中的有效性错觉及其危害。
  • 《有效性错觉》:这是一段由十三郎yang制作的视频,简要介绍了有效性错觉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在行为经济学中的应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通义千问回答:

有效性错觉是指个体在评估自己的能力、特质、态度或行为时,由于错误地认为自己具有某种优势或能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错觉通常来源于个体对自己的过度自信、选择性注意、记忆偏差或社会期望的影响。

产生有效性错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过度自信:个体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种过度自信可能来源于个体对自己的成功经历、自我效能感或他人的肯定性评价。
  2. 选择性注意:个体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往往会关注自己的成功和忽略失败,从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过度评价。
  3. 记忆偏差:个体在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往往会高估自己过去的表现,从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过度评价。
  4. 社会期望:个体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往往会受到周围社会期望的影响,从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过度评价。

为了避免有效性错觉,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保持谦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过分自信。
  2. 客观评估自己: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要关注自己的全面表现,而不是仅仅关注成功的案例。
  3. 关注失败经历: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要认识到自己的失败经历,并从中吸取教训。
  4. 多角度评估: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多个角度对自己进行评估。
  5. 保持学习和进步: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避免过度自信。

有效性错觉在以下领域有所应用:

  1.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需要避免过度自信,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评估来访者的问题和需求。
  2. 教育领域: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表现,避免对学生的能力产生过高的期望。
  3. 企业管理:管理者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优点和不足,避免对员工的能力产生过高的期望。
  4.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需要保持谦虚和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以便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推荐书籍:《自我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约翰·T·马歇尔著)
推荐视频:TED演讲《为什么我们都有一种错觉》(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特尔分享他对有效性错觉的研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