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22-01-03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个工匠如果想要把活干的漂亮完美,就应该先把他的工具磨利,通俗点讲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1.误解了“器”

之前对这句话存在一定误解,把关注点放在了“器”,即工具上。
总想着用最好的工具,最蹭手的软件,最好用的手机,最棒的笔记本,最棒的系统,最人性化的界面等等,花费大量时间去挑选、购买、试用、使用,而忘却了最重要的“事”,成为“磨刀工”。

2.误解了“磨刀工”

以前也反省过“磨刀工”的问题,但不够深刻。
确切地讲,不是磨刀工问题,而是“选刀工”,就好像器材党一样,并没有通过有限的器材工具,好好地钻研“器”,把“器”的功能、性能发挥到极致,把使用器的手法、脚法、心法等能力发挥出来,就好像高手用剑,用到极致,就是心中有剑,不在乎啥材质啥形态的剑,重剑无锋,木剑也可;因此,纠结于“刀”的层面,而非“磨”的层面。

二,磨刀利器

在有限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刀,或者器,就不要再“一山望着一山高”,频繁地去切换工具,而是一心一意地去“磨”,锻炼手法、脚法、心法,发挥能力,逐步达到物我两忘“心中有剑”的境界。

1.刀器

就记笔记这个事情,最原始的时候就是纸笔,后来有了iPad 4,又有了Joint手写笔,还有了Mac,软件试过印象笔记、GoodNote、Mac自带的备忘录等等。近期习惯的是纸笔+印象笔记扫描宝,虽心念念过最新的iPad和二代笔,但反思之后觉得没有必要,并不便携也不存粹,反而是单纯的纸笔记录,最终扫描拍照进印象笔记,实现了数字化。

2.磨利

反思一年多的纸笔+扫描习惯,发现并没有带来思维进步以及能力优化。
在于以为记录了,就万事大吉了,只是起到了一个备忘的作用,并没有去深入思考分析过,其中记录的问题、经验、教训以及可以改善的地方,下一步优化的地方,因而也就没有进步。看来纸笔也有一定的缺陷,即没能让思考进一步,反而让思考更少了,让大脑觉得“这事”已经处理完了。

3.优化

还是回归到印象笔记本身,纸笔必要时可以扫描记录,更多的时候应该分析思考记录,并以此为中心、节点、基地,进一步扩散并又最终回到印象笔记,由此有了系统。

4.举例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进入,大概几个形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工作任务、奇思妙想等;印象笔记有很多形态端可以进行备份,如网页截取、微信保存、图片视频上传、语音记录等等。
定期整理信息,这个行为还没养成;比如每天进行整理,花半小时按照GTD的方式进行处理,该删删,该进入项目储备进入,该形成下一步进入下一步,该当下反馈就当下反馈。
和其他工具联动,目前相对好用的待办工具应是滴答清单,虽然之前也搞过N个工具,还是回归到滴答,可以管理事项清单,分门别类,周期提醒,随时记录。
至于输出,还是可以在印象笔记里头进行整理,输出,最后再复制到其他地方。

三,闭环

输入、处理、输出。
用印象笔记进行输入的备份,用大脑思考分析、用幕布或印象笔记的思维导图整理处理,最后输出在印象笔记里,并复制到其他平台进行输出,比如这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